欢迎来到潍坊供热网!

即时要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时政新闻 > 即时要闻 > 习近平万里调研 深入群众倾听民声 >

习近平万里调研 深入群众倾听民声

时间:2023-07-04 15:22:56|栏目:即时要闻|点击:

  图:2023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这是10日上午,习近平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考察时向社区居民挥手致意。新华社

  【大公报讯】7月3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习近平的调研故事》的文章。文章指出,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光辉榜样。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这是人民至上的深情。行程万里、调查研究,这是躬身为民的风范。

  创造伟业的法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23年5月,草木蔓发,万物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这一次,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从战略谋划,到编制规划,再到推进建设,6年多里,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同大家共商千年大计,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源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的郝家桥村。郝家桥村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1个多月调查研究,挖掘、树立的一个模范村。78年过去,模范村再获一份“楷模”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总结先进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调查研究。通过下实实在在的功夫,掌握第一手资料”。

  作风、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2013年7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调研。冒着瓢泼大雨,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边走边看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的?”……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够的。”到中央工作后,基层考察调研更是占据了习近平总书记繁忙日程表的重要部分。从东北林海到边远山乡,从城镇社区到边卡哨所,总书记不避寒暑、不辞辛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察真情,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唯有将调查研究这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接续传承、发扬光大,才能“知中国”更深,“服务中国”更好。

  讲求方法的艺术

  ──“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2023年5月16日下午,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列停在了山西运城。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和黄河流域生态……中途停车,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调查研究始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之江新语》开篇之作便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撰写的《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文章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深、实、细、准、效──这是习近平同志为大家调研工作立下的“规矩”,也是他多年调查研究的经验总结。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开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活动开展前后,习近平总书记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调查研究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精心选择考察调研的路线,使调查研究更加系统,决策部署更为科学。2021年5月,中原大地正值初夏。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庄稼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十分高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4个月后,黄土高原秋风习习。陕西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来这里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临时叫停了车。“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同乡亲们拉起话来。临时停车,开展机动式调研,为的是多了解一些“时时放心不下”的情况。

  重视调研、善于调研、深入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以“调研开路”,发现问题、认识国情、寻求规律,为全党上了生动的调研方法课。

  解决问题的钥匙

  ──“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会闭幕不久,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这次调研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次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摸清贫困底数,扶贫才能心里有数。

  通过这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为阜平找到了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也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拉开了实现近1亿人脱贫奇迹的大幕。

  2020年5月24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温情涌动。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来自武汉的禹诚代表发言时哽咽了,她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来之前,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说一声‘谢谢’!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感谢所有支持湖北和武汉的全国人民和各界朋友们。”会场里,掌声经久不息。

  这一幕,缘于两个多月前的一声细心叮嘱。2020年3月,正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访医院、入社区,深入抗击疫情的“两个关键阵地”考察调研,指挥抗疫。在东湖新城社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方面有哪些困难,对随行的干部说,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民生小事,关乎抗疫大局。从生活物资供应到药品研发生产,从基层防控工作到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发生后仅半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为装样子、不搞花架子,习近平总书记以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这样的行事风格,数十年一以贯之。

  亲自督查,亲自“验收”。调研“考卷”里,“考”的是整改落实,是责任担当。

  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一路调研、一路思考。疫情冲击下,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使得这个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大省受到影响。“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过十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便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着眼全局的战略谋划,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山一程,水一程,习近平总书记踏在中国大地上的坚实足印,串起一条条发展新路径,走出一个个事业新局面。

  联系群众的途径

  ──“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岭南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迎着朝阳出发,沐浴夜色而归,为的是多看一看当地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和蔼”“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问得很细致、很具体”……这是基层群众见到这位“人民的勤务员”的真切感受。“深受鼓舞,再一次受到走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这是随同考察的党员干部的心声。

  对于调查研究的深意和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思考:“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对大家提出要求:“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重视调查研究,不仅因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因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长长的调查研究之路,“人民”二字伴随始终。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在九月会议旧址,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围坐谈心,梁家沟村民陈素梅就在其中。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这些话,让陈素梅打心眼儿里觉得“党心和民心是紧紧相连的”。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再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调大兴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2013年7月,在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辞恳切:“对高级干部来说,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表率。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这是人民至上的深情。行程万里、调查研究,这是躬身为民的风范。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9,WWW.WFHEATING.COM,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LAMBERT

sitemap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