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潍坊供热网!

即时要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时政新闻 > 即时要闻 > “三北精神”里的久久为功 >

“三北精神”里的久久为功

时间:2023-06-11 09:57:45|栏目:即时要闻|点击: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鬥下去。”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鬥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考察中谈到古老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不屈服、不畏惧。肩扛、手挖,在防沙治沙这个世界级难题前,三北人誓用白发换绿洲。无数双长满老茧的手、无数张晒得黝黑的脸,“一茬接着一茬,前赴后继地幹”,久久为功,终将滴水穿石,终会黄沙染绿。

  一路走来,调研、思索、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感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新华林场,负责人指着沙地里成堆的小颗粒介绍说:“这叫‘苦豆子’,老农民一看,就知道沙地正在土壤化,今后可以在这里种庄稼了。”总书记指出:“这是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不畏难的探索精神。”

  在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总书记一边看沙盘,一边详细了解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两千多年的灌溉史。沙盘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7级灌排体系。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说,现在,多泥沙状态下自流测水的难题,他们已经研发解决了,“下一步还要进行现代化改造”。“这套系统花的功夫很大,也是值得的。它将来会作为百年、千年基业留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看到灌渠建设,我很感慨,一个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再一个是几千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创造,非常可贵。”

  治水不易,治沙亦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来我们创新探索了宁夏中卫沙坡头模式、内蒙古磴口模式,还有库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总书记走到哪,都惦念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盐碱地的改造模式能否覆製。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也关系千家万户的“米袋子”。沙地里,思索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否可以实现多元经济的共赢。荒漠化治理的产业化之路,是篇大文章。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但不是捆绑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话不能忘了,‘先富带后富’。这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正道就是这么走。”

上一篇:“一张蓝图”里的“国之大者”

栏    目:即时要闻

下一篇:“一盘大棋”里的系统观念

本文标题:“三北精神”里的久久为功

本文地址: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9,WWW.WFHEATING.COM,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LAMBERT

sitemap feed